首页 >> 蛋黄果

当苏州园林成为文化符号粘核毛桃

2023-02-01 20:32:33 苏州    

当苏州园林成为文化符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大家都知道,园林堂构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叠石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
12月14日消息:

12月9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研究员、亚太世界遗产中心古建筑保护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周苏宁,做客由姑苏晚报、苏州大学文学院、虎丘书院合作共建的姑苏讲堂,开讲《园林眼望世界的窗口》接古草。自1993年以来,周苏宁一直从事世界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2010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年度贡献奖。近5年来主持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动态信息系统及监测预警系统(苏州试点)》研究项目,获中国园林科技进步奖;参与教育部《核心价值观视阈下世界遗产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承担的子课题获一等奖。20余年来已著述500多万文字,先后专著或与他人合作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厅堂江南篇》、《苏州园林与名人》、《沧浪亭》、《园趣》、《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魅力十谈》等十余种书籍,责编《苏州园林文化丛书》7辑,总纂《苏州园林文史丛书》21卷。多本图书获、省级图书奖项,其中三种图书被澳大利亚图书馆收藏。

本报今摘登讲座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大家都知道,园林堂构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叠石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精神内容,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有体现个人修养的文化生活场景;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和书法艺术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各种景物,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是传统文化的中和博物馆。当下,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我们可以从中反观一下园林文化与现代精神生活。

一看:用文化符号来审视苏州园林

美国《新闻周刊》曾搞过一个21世纪12大国文化形象符号评选,根据美国、加拿大、英国等的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影响力的12大文化以及这12个文化的20大形象符号。美国文化居位,中国文化居第二位其中有苏州园林。2015年1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评选项目,一共是85项,苏州古典园林名列其中,再次印证了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苏州园林这一文化符号被国内外普遍认可,反过来提醒我们:咱自己认可吗?认可的程度有多深?发挥的效应有多大?

要说咱自己不认可,那是妄自菲薄,不识时务。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木锥花下,政府就下决心,拨出巨款修复古典园林,其中就有拙政园、留园,为苏州园林在上世纪60年代获得中国四大名园之荣誉立了头功。这恐怕是苏州园林文化符号次的现代展现吧?
1979年,十年浩劫刚结束,苏州园林迎来了新的春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广被人们认可的事件有很多,但不能不提两件著名的、却又似乎被遗忘的事:一个是我国现代文学巨擘叶圣陶,受邀为陈从周他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叶翁在序文中概括地论述了苏州园林的魅力所在。不想,这篇苏州园林短文,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美文,后来又编入中学(初二)课本,让几代人在传统文化雨露中沐浴,文化传承可谓意味深长!这一年还有一位著名人物与苏州园林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当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建筑教育家、古建筑史家刘敦桢(与梁思成齐名),穷20余年之功,编著的重要著作《苏州古典园林》一书,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这部重量级的著作,全面论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把苏州园林的文化符号提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不久就获得科技奖,之后成为后来学者、学生研读古建筑、古典园林的必修课本,至今无人望其项背!中外学者无不赞叹:苏州园林确实是一个研究中国古典建筑、古典园林、传统文化的课堂!

文化符号是一种价值体现,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对某种文化现象的共同认可。千百年来,苏州各种文化现象此起彼伏,园林却波澜不惊,宋元明清,曲径通幽,小中见大,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独成体系,至今依然为人们理想生活追求,雅俗共享,大户人家庭院深深,小户人家点石成景。这种现象犹如法国的香水、美国的可乐一样成为一种生活符号化的标志。试问,还有哪种文化能如此独特而影响深广?

可见,文化符号的作用是巨大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人民经过半年多评比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苏州园林当之无愧榜上有名。其后,虽然各种各样的评比接连不断,虽然入选名单各有差异,但苏州园林这个文化符号始终没有消失过。直至21世纪,有媒体对80后进行一次我心目中的苏州测试,依然有近80%的年轻人首选苏州园林,而中外游人对苏州的印象无不是苏州园林真美。一次次印证了苏州园林文化的影响力!

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在很多方面,很多专家学者都有精辟论述,是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的。在此只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古典园林的围墙。当代城市化建设中,几乎都在拆墙透绿,这在现代公园绿地中尚无不可,但古典园林就万万使不得!古典园林的墙是一种景、一种文化。就景观而言,墙在古典园林中起划分内外范围、分隔内部空间和遮蔽视线、衬托景物、装饰园景的作用,是园林空间构图的一个重要因素,营造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重要手法。墙的形式有云墙(波形墙)、梯形墙、漏空墙、白粉墙、花格墙、虎皮石墙、竹篱笆墙等等,有的墙嵌有形式多样的漏窗、空窗和洞门,形成虚实、明暗对比,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园林佳境之一。因此,世界最古造园名著《园冶》中专门有一卷论述墙垣,可见其文化意味!其实,造园贵在变化,并非一讲透绿,拆了围墙就是现代化了!即使欧洲的园林也是注重围墙的,常用木质的或金属的通透栅栏作园墙,园内景色能透出园外,又有一定遮蔽作用。英国自然风景园还常用于沟式的隐垣作为边界,远处看不见园墙,园景与周围的田野连成一片,但还是有界限的。这些不是墙的墙,其中都有科学可循。由此也可以看到另一种文化符号,另一种文化特色。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精神,一味追求别的文化符号,势必丢失自己的文化特色。

从这点看,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似乎远未被我们自己深入研究和利用,却被外国人评为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这似乎反证了当事者迷和不识庐山真面目,很值得我们深思!

二看:苏州园林文化对当代人身心的影响

对现代人来说,苏州园林主要是旅游观赏的对象,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苏州园林是人类美的居住环境,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即修身养性。苏州园林造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园主欲求一块修身养性之地,在清雅生活中培养君子风范。

园林中就少不了梅兰松竹、琴棋书画,表现了典型的君子比德思想。德有多重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有序的统一体。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以梅兰松竹为人生修养的参照物,各种赞誉可以车载斗量。从宋代开始,松、竹、梅就有了岁寒三友雅称,也有的再加上兰,合称四友。古人对梅兰松竹的歌咏,并非仅重其姿色,而是更重其神韵,茅莓经过审美移情,将它们人格化,赋予梅兰松竹各种高尚品格,比如,梅的凛然冷艳,兰的独处幽远,松的傲然苍劲,竹的虚怀亮节,借梅兰松竹以寄怀、励志,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因此,四友不仅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崇敬,也已成为全民族的喜爱,积淀成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比德审美的影响下,作为一种品格象征,松竹梅兰成为造园者首选的植物,的植物景观,甚至有无竹不成园之说。而园林中的古松奇柏,更被誉为园林一宝,成为历史的见证。

以拙政园为例,以四友为名的景点就有:兰雪堂,意为似兰之幽香、如雪之洁白;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犹如光福的香雪海;玲珑馆,喻竹为翠玲珑,撷竹之色采风韵;听松风处,以示隐居山间之意;得真亭,真气来源于松柏,咏松柏之本性;梧竹幽居,在梧桐和竹子掩映下的幽静居处;倚玉轩,轩旁有美竹故名等等,大大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引起人们在观赏花木之美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启迪。

再说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琴棋书画是非常重要门类,一个人的基本文化修养。而到了现代,这种美好的民族品质却被渐渐丢失了,所以现在有人怀念民国风范。其实,比起明清、唐宋,民国风范也是大为逊色的。而这种最典型的民族文化品质在苏州园林中还可以依稀可见。园林专门用于对弈的场所很多,亭、台、楼、阁中几乎都有棋桌、棋盘之类的设置,甚至墙上的装饰都与此有关。操琴舞剑,品茗听曲,走棋论道,既是一种气质,一种风雅的生活,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修炼。

琴棋书画在秦汉之后,已经从物质劳动生产的直七叶树属接产品,演变成精神产品,逐步进入士大夫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成为他们摹拟自然,抒发情感,解脱忧愁,表现自我,创造美境的手段。于是,琴棋书画一直成为衡量风流儒雅的文化艺术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准。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作为大雅之音,姜子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从先秦到明清,文人学琴,代代相承,成为是一种文化传统。而到了当代,古琴则成了一种表演的工具,其文化精神已经异化了!在古代文人士大夫手里,琴既不同于卖艺人的谋生工具,也不同于风月场上的声色乐器,而是文人士大夫高情逸志的象征品。更多的是一种内心修养,文人士大夫的其内蕴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品德节操、审美趣味,传达着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他们或是以琴传情,借琴明志;或是忧患人生的心灵渴求;或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通过琴曲、琴音、琴韵、琴意、琴趣,来表现自己情感、志向和意境,并在琴声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古代造园家几乎无不例外要在园林中布置具有琴境的琴室、琴亭,透出丝丝琴韵。怡园的坡仙琴馆石听琴室就是典型的古琴场景,高洁风雅,意境远播。

三看:苏州园林理论研究的范本价值

大家知道,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造园技艺开始传入邻近和地区,17~18世纪后,又影响了欧洲的造园思想和设计营造。特别是明代苏州,两位著名造园大师计成的《园冶》和文震亨的《长物志》两部专著,从理论上对中国造园艺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园林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译本先后传至日本、欧洲,被誉为世界最古造园专著,影响至今不衰。

在近现代中国,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有关古典园林的重要研究论著,几乎无一例外不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重点,例如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陈从周的《说园》、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杨鸿勋的《江南园林论》、金学智的《中国园林美学》等等,硕果累累。这也证明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已成为一门热学,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则成为学者和学生研究、考察和学习的场所,必修之地。借用一句形象的话语说,研究园林而不到苏州园林,犹如读唐诗而不读李杜,乃未取真经也。

在国际学术界,也有众多学者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研究中国园林和苏州园林方面的著作。特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起之一、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他在1948年开始计划编撰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出版卷,其中对中国园林作出了高度评价和详尽介绍。这部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巨著,计划出版7卷34册,但直到李约瑟95岁(1995年)去世也没完成。直到今天,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中心,还聚集着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在继续研究和编撰中,目前已经出版18册。西方学者普遍把中国园林的研究融汇在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社会、民俗等多个领域,思维深度和广度更有世界眼光,非常值得我们汲取,同时也让我们倍增紧迫感。

深圳哪家医院癫痫治得好
浙江治疗癫痫出名的医院
潍坊能治前列腺炎的医院
随州治疗前列腺炎的医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